本報記者吳丹璐 股票配資十大公司
隨著AI的產業化落地加速,今年人形機器人行業爆火,“具身智能”一詞變得耳熟能詳起來。
但在外灘大會昨天召開的“具身交互的未來構想與可信之路”論壇上,來自行業和學界的專家表示,具身智能最先落地的產品并不會是人形機器人,而是人們生活中常見的手機和汽車。這也意味著手機和汽車領域將迎來智能化產業升級的新機遇。
西安交通大學教授薛建儒介紹,2012年深度學習開始加速,現在,數字智能系統的水平已經能夠與人類持平,甚至在一些數字競賽中超過人類。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物理智能系統的水平遠遠低于發展預期。
具身智能的實現還有漫長的路要走,目前來看離具身智能最近的機器可能是手機、穿戴設備、汽車等日常消費品。
清華大學教授、青海大學校長史元春現場為人們描述了一個未來智能手機的使用場景:天氣很冷,我想騎共享單車,我只需要對手機講一下需求,手機就可以自動幫我操作,完全不需要人有額外動作介入。
這意味著手機可能將迎來新一輪的智能化升級機遇。榮耀終端產品線總裁方飛表示,自蘋果推出iOS系統后,業界很多年沒有出現新的革命性變化了。現在在AI的賦能下,未來手機軟件系統可能將變成AIOS系統,即以人為中心的、場景化的智能系統。手機成為個人算力中心,存儲著許多個人信息,運行著專屬于個人的大模型,為個人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
在場專家也表示,隨著具身智能的落地,AI帶來的問題和安全隱患也會逐漸暴露。
清華大學副教授易鑫表示,把握隱私信息安全是具身智能發展的一個重要議題。他解釋,從用戶角度來說股票配資十大公司,當然暴露越少的信息越好,但個性化的AI智能設備訓練需要大量信息作為基礎,如果信息數量不夠或者質量不佳,也會造成大模型出現“幻覺”或場景適應能力不佳方的情況。他認為,具身智能的發展向上具有無限潛力,法律法規對隱私信息的保護應該起到托底作用。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在線配資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