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正規在線配資,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建立培育壯大科技領軍企業機制。這進一步增強了企業通過科技創新實現發展壯大的信心。
企業是市場經濟的前沿哨兵,能夠敏銳捕捉經濟社會發展的科技創新需求,精準聚焦創新活動的突破方向。企業也是創新成果與市場應用接軌的重要橋梁,能夠有效縮短從實驗室到生產線的距離,實現科技創新成果高效轉化,在整體上更高水平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講,只有發揮好企業科技創新的主體作用,才能最大限度激發科技創新潛力,最大幅度降低科技創新轉化成本。
當前,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企業創新路徑也經歷著深刻變革。龍頭企業必須逐步轉向原始創新,聚焦突破“卡脖子”技術難題,甚至將觸角伸向應用基礎研究領域。對此,應多措并舉,下好科技創新這步棋,以構筑新的核心競爭力。
企業有不同的綜合實力和創新需求,這決定了不同類型企業將在科技創新中發揮不同作用。行業領軍企業擁有智力和資金優勢,需要在國際競爭中體現國家科技自立自強的使命擔當,因此,可以開展“從0到1”的高風險、高價值應用基礎研究、原始科技創新和“卡脖子”技術攻關,主動牽頭或參與國家科技攻關任務。科技型中小企業可以更多承擔“從1到3”應用技術研究,實現從技術創新到市場創新的蝶變。
創新還要結合企業內因和行業外因,精準選定攻堅方向,避免低效無效投入。在內因層面,要充分考慮企業的行業地位、創新稟賦以及可整合的創新資源,挖掘企業獨特優勢,有所為有所不為,選擇與創新能力相匹配的創新方向,集中資源求突破。在行業的外因層面,應深入研判國家戰略導向、市場潛在需求、行業增長趨勢,并由此確定企業創新賽道。
企業科技創新的主平臺是企業實驗室、研發中心,核心是人才,關鍵是快速發現和承接創新需求,充分融合好企業發展定位、市場競爭需求、國家競爭需要。因此,要大力發展科技信息交流、科技培訓、技術咨詢、技術孵化、技術市場、知識產權服務等科技服務業。
同時,在落實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過程中,涉及環節多、資金投入大、不確定性程度高。相關主管部門應主動發力,營造更加友好的創新服務生態,針對不同創新路徑的企業,細化差異化支持政策,這對科技資源相對貧乏但企業實力相對較強的地區尤為重要。
在平臺建設方面,建立企業實驗室梯度培育機制,支持企業實驗室列入國家、省重點實驗室序列。在智力整合方面,組織行業頂尖科學家、技術專家和企業研發人員共同組成攻堅小組,合力開展重大技術攻關。在資金支持方面,根據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特征和任務需求,有針對性提供財政補助、產業投資基金等資金支持。在環境營造方面,通過舉辦創新大賽、創新項目資金對接會、創新成果獎勵等方式正規在線配資,營造支持企業創新的良好氛圍,推動從“要企業創新”向“企業要創新”轉變。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在線配資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