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長革(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牛股配資下載
近日,財政部發布《2024年上半年中國財政政策執行情況報告》,具體介紹了上半年財政政策實施情況以及下半年的政策展望。
今年以來,各級財政部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適度加力、提質增效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隨著財政等宏觀政策效應的持續顯現,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延續回升向好態勢。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616836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0%,為實現全年目標任務打下了較好基礎。但也要看到,當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增多,國內有效需求不足,經濟運行出現分化,重點領域風險隱患仍然較多,新舊動能轉換存在陣痛。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堅定不移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財政政策作為主要宏觀調控手段之一,切實需要進一步提升財政保障能力,加大財政宏觀調控力度,強化財政科學管理,提升政策實施效能,找準抓手著力擴大內需,增強經濟活力,鞏固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一是加力支持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進一步推動消費恢復。統籌安排和使用好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綜合運用稅收優惠、貸款貼息、信貸風險補償以及加速會計折舊等手段,通過增規模、降門檻、擴范圍、簡流程優化設備更新支持方式,更高質量落實好大規模設備更新支持政策。通過增強地方自主權、發揮地方創造力,支持地方提升消費品以舊換新能力,高效實施好汽車以舊換新補貼、新能源城市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補貼等政策,合力推動汽車、家電、家裝廚衛等耐用消費品以舊換新,激發居民消費潛力。
二是更好發揮政府投資帶動放大效應,支持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按照部署發行并用好超長期特別國債,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進度,合力投向重點領域、重大項目,超前做好項目謀劃與儲備工作,盡早確定資金投向,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切實加強資金全鏈條、全流程監管,確保資金使用效益。同時,要最大程度發揮政府投資“四兩撥千斤”的撬動和放大作用,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部署和“十四五”規劃,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參與市政、交通、生態環境、社會事業等補短板項目建設,爭取帶動更多的市場主體參與投資,加快建設進度,穩定投資需求和預期。
三是優化財政支出結構,集中財力保障重點支出需要。堅持有保有壓,從嚴控制一般性支出,加強“三公”經費預算管理,努力降低行政運行成本。進一步加大存量調整力度,重點針對當前存在的財政支出結構固化問題精準發力,堅決取消不合理支出和無績效支出,切實將該減的項目減下來,集中財力保障科技攻關、鄉村振興、生態環保、基本民生、區域協調發展等重點支出需要。同時,要筑牢兜實基層“三保”底線,重點是督促地方落實“三保”保障政治責任,健全分級責任體系,壓實相關職能部門的監管職責;合理確定“三保”范圍標準,加強經常性財力統籌,嚴格預算執行,堅決控制暫付性款項,增強庫款調控能力,優先保障“三保”支出需要;推動“三保”全過程信息化管理,完善地方財政運行監測機制和應急處置機制,加強動態監測、分級預警,及時發現并妥善處置可能存在的“三保”風險隱患。
四是進一步落實一攬子化債方案,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分類推進融資平臺公司改革轉型,嚴堵違法違規舉債融資的“后門”,加快壓降平臺數量和隱性債務規模。加強融資需求端和供給端管控,嚴格地方建設項目審核,管控新增項目融資的金融“閘門”,決不允許新增隱性債務上新項目、鋪新攤子,阻斷新增隱性債務路徑。完善專項債券管理制度牛股配資下載,強化項目資產管理、收入歸集,確保按時償還、不出風險。建立全口徑地方債務監測機制,加強跨部門數據信息共享應用,加大協同監管和追責問責力度,堅決遏制化債不實和新增隱性債務。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在線配資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