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漢印發《武漢市產業創新聯合實驗室建設實施方案》(下稱《實施方案》),最大限度強化了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在提升企業在科技項目形成、組織和資金配置等方面的參與度和話語權上實現了突破。同時配資實盤,以3年為一個支持周期對實驗室給予持續支持。
《實施方案》中提出目標:到2026年,組建10個以上聯合實驗室,推動牽頭企業實現產值復合增長率超過15%,對本領域產業鏈產生乘數帶動效應,孵化出一批創新企業。
這也是武漢首次提出組建“產業創新聯合實驗室”,使命是完成“100—100萬”技術產品化和產品規?;?/p>
武漢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讓科技創新主戰場的“實驗室”直通企業生產線,讓技術直連產品,讓研究成果直通市場,方案的出發點就是要通過加速推動武漢產業創新聯合實驗室建設,促進產業鏈條上下游企業、高校院所、創新平臺、人才團隊及創投機構等核心要素加快整合,從而形成共同攻克制約產業鏈創新發展的技術,實現產業的整體提升。
《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中提出,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建立培育壯大科技領軍企業機制,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建立企業研發準備金制度,支持企業主動牽頭或參與國家科技攻關任務。
以落實國家政策為導向,《實施方案》中提出,以重大產業需求為導向、以行業領軍企業為核心,探索“企業中央研究院、產業鏈共建、戰略科學家與領軍企業合作”等多種組建模式,依托在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智能網聯汽車、激光、未來新材料、無線通信、生物醫藥等優勢領域的頭部企業建設聯合實驗室。通過加速推動武漢產業創新聯合實驗室建設,促進產業鏈條上下游企業、高校院所、創新平臺、人才團隊及創投機構等核心要素加快整合,從而形成共同攻克制約產業鏈創新發展的技術,實現產業的整體提升。
作為中部首個經濟總量躍升2萬億元城市,武漢經營主體已突破200萬戶、擁有1.45萬家高新技術企業。
同時,《實施方案》指出,市級層面將每年給予每個聯合實驗室一定資金支持,重點支持產業創新聯合實驗室開展技術項目攻關。所在區根據實際情況,按規定給予支持。同時,配套實驗室專項基金,加大對產業創新聯合實驗室成果轉化與“高精尖”產業培育項目的股權投資。支持產業創新聯合實驗室牽頭企業承擔國家、省級重大科技項目,申報國家超長期特別國債;對產業創新聯合實驗室牽頭企業及成員單位,賦予市級人才計劃舉薦權等。
目前,有團隊基于已有資源及經驗直接“上場”,如華工科技中央研究院被企業計劃打造為創新資源聚集平臺,不光組建了專家委員會,還簽約了包括高校、國家級智庫、新型研發機構、企業在內多個支持合作單位,培養、帶動了省內200多家供應鏈、產業鏈上游企業發展壯大,并已有將近200名科研人才。這一模式將被復制到正在籌建的“半導體激光裝備聯合實驗室”上。有的則正在組建最強戰隊,由首席科學家組建團隊,正在籌建的“新型顯示產業創新聯合實驗室”采取產業鏈共建模式,打通上下游,共謀共建共享產業鏈,首席科學家遴選方向、主導技術路線,志在突破印刷OLED量產工藝等技術的產業化。
據悉配資實盤,目前,武漢首批籌建的產業創新聯合實驗室已完成場地設施規劃建設并投入使用,正在有序推進25個產業化項目快速落地,部分企業創投基金甚至已提前對接。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在線配資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