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2024HJT異質結&疊層產業峰會”在上海拉開帷幕,來自行業企業、金融機構、第三方智庫等上百位代表,共同為光伏領域的HJT異質結產品更大規模發展出謀劃策。
據SOLARZOOM不完全統計,截至9月初,2024年共有10.33GW的HJT異質結產品招標,招標量相比2023年提高了接近一個數量級。到2024年底,HJT異質結的實際出貨有望達到30GW,進入大規模發展的新階段。
在供給側,與TOPCon電池的快速擴張不同,光伏企業對HJT異質結的擴張要保守謹慎得多,截至2024年6月底,SOLARZOOM新能源智庫數據顯示,HJT異質結電池有效產能只有42.3GW,在建產能55.5GW。其中規模最大的是華晟新能源產能布局超過20GW。
與此同時,HJT異質結路線何時能夠盈利始終是業內最為關注的話題。
SOLARZOOM光儲億家副總裁馬弋崴在會議上闡述,在產能富裕背景下,HJT技術要實現全面盈利,只有兩條途徑:繼續不斷地降本與增效。他指出HJT電池先進產能當前已實現平均超過25.6%的量產轉換效率,在中高溫度、中高地面反射率場景下的每W發電量(或電站有效發電小時數)高于主流電池技術3%以上。若以生產成本定價,鑒于當前HJT電池與主流技術路線的成本差距(在同等規模下)已經縮小到0.04—0.05元/W,HJT電池在全球絕大多數地點下的LCOE已經低于當前主流路線。進入2025年,HJT電池的轉換效率仍有不低于0.5%的提升空間,量產平均組件出貨功率有望沖擊740W+;每W生產成本將因0BB技術量產導入、規模效應、大宗商品漲價而全面超越主流技術路線,故而HJT產品以生產成本計算的LCOE將進一步降低?!吧a成本全面低于主流技術+功率及發電量優勢累計達5%=無爭議的全面超越主流電池技術路線并加速顛覆與迭代”,屆時就可以看到HJT異質結及未來的HJT&疊層技術全面盈利的盛況。
在馬弋崴的設想中,設備降本是整個HJT異質結實現全面盈利進程中極重要及關鍵的一環。HJT設備龍頭邁為股份董事長周劍在現場介紹了邁為最新的HJT 4.0產線,相較之前的3.0產線,全新的4.0產線不僅產能更大,達到整線1.2GW,設備占地面積節省34%+,現場人員減少25%+,設備用電量降低20%+,設施用電量降低30%+,廠務設施投資降低30%+,靶材消耗量降低1.5mg/w,多項措施綜合作用下4.0產線可以降低非硅成本2.5-3分/W。同時,周劍對HJT異質結在2024年的發展提出了更新的設想:在接下來不到4個月的時間內,HJT電池量產效率全力趕超26%,210/66版型異質結組件規格努力接近750W,硅片厚度低于100μm,漿料用量低于12mg/w,銀含量接近30%,銦用量低于1mg/w甚至出現完全無銦的異質結電池,異質結鈣鈦礦疊層電池在全尺寸上效率突破30%。
在所有降本方案中,靶材是被屢屢提及的那個。歐萊新材薄膜中心主任盧寬寬博士向與會者介紹了無銦靶材的進展,他表示目前歐萊無銦一代產品疊加高效靶,可以實現降本16.76%,只是會造成異質結電池效率降低0.03-0.05%,而正在驗證中的二代產品,預期降本幅度更大,可達33.52%,電池降效也將低于0.05%。此外同樣在驗證中的高效靶疊加優化銀漿接觸,降本可達16.76%,同時實現增效0.1+%,而未來高效靶疊加PED靶,將集合之前產品的所有優勢,降本實現33.52%,電池增效0.1+%,是未來新質生產力HJT異質結值得期待的降本措施之一。
討論降本增效,繞不開的還有硅片環節,硅片成本也是異質結電池成本占比中最大的部分。華晟新能源副總裁兼硅片事業部總經理王進分享了他對異質結專用硅片方向的思考。他指出,異質結電池對于硅片的深層次要求不外乎更低單瓦成本、更穩定的效率輸出以及更精細的尺寸。而應對這些要求,在技術方面,應從FBR+CCZ、SE ingot、超薄半切高精度硅片、精準吸雜等方面綜合考量;成本上面則應從硅料、拉晶、切片、吸雜每一步入手綜合降本;至于硅片品質方面,就要從磷銻共摻、CCZ和分級吸雜及拋光入手才能達到既綜合降本,又能有效提升晶棒利用率。
王進認為,多角度多維度多種技術共同作用,才能為HJT異質結提供更強大經濟的動力。
作為異質結電池企業代表,通威股份光伏技術部光伏研究院院長蔣方丹在現場匯報了通威異質結電池的進展。蔣方丹表示,通威的1GW HJT異質結中試線主要圍繞三大核心技術:銅互連、0BB及雙面微晶等技術展開:電池方面,目前基于量產工藝和漿料耗量的HJT電池周平均效率超過25.25%,周平均A級率達到99%,通過其他工藝及技術的導入,預計電池效率還可以進一步提升0.5%以上;組件方面,基于量產電池及組件BOM,HJT組件批次平均功率達到了744.3W,單塊組件最高功率748.1W。
展望未來,蔣方丹認為,異質結的產業化道路必將分離:一種將以效率為導向,高20W以上形成代差;另一種將以成本導向炒股資金配資,在相近功率段形成對其他技術的成本優勢。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在線配資觀點